在云南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的威遠鎮,一場旨在盤活茶馬古道文化資源的特色旅游小鎮改造工程正火熱進行。這座占地 8 萬平方米的項目,計劃修復 23 棟百年傣族傳統民居,并新建 15 棟融合民族元素的現代建筑,打造集文化體驗、民俗展示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由于地處海拔 1200 米的高原河谷地帶,項目對外墻涂料提出了嚴苛要求 —— 既要抵御強紫外線照射,又要耐受季風帶來的風沙侵蝕,同時還需匹配傣族傳統建筑的孔雀藍、象牙白等特色色調。終,藍翠鳥提供的 80 噸水包砂產品憑借三大核心優勢成功中標,成為項目建設的關鍵材料支撐。
威遠鎮屬南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達 2200 小時,紫外線輻射強度是平原地區的 倍,且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的干熱季風常裹挾沙塵掠過建筑表面。傳統涂料在這里多堅持 3 年就會出現粉化褪色,而風沙沖擊還會導致涂層剝落。 此前,當地某寺廟修復工程就因涂料抗風蝕性能不足,竣工半年后便出現墻面斑駁的情況,這讓項目方對材料選擇格外謹慎。
藍翠鳥水包砂抗紫外線特性成為破局的關鍵。研發團隊針對高原強紫外線環境,創新采用 "二氧化鈦微膠囊" 技術,將納米級抗紫外顆粒包裹在彈性樹脂膜中,形成雙重防護屏障。經中國建材檢測中心測試,該產品的紫外線吸收率達到 92%,在模擬威遠鎮日照強度的加速老化實驗中,連續 5000 小時照射后仍保持 90% 以上的力學性能,遠高于行業標準的 600 小時耐候要求。
面對季風帶來的風沙侵蝕,水包砂抗風蝕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藍翠鳥在配方中加入了源自瀾滄江流域的天然石英砂骨料,經特殊工藝打磨成 的棱角狀顆粒,與彈性乳液形成類似 "魚鱗鎖扣" 的結構。在項目方組織的風壓測試中,該產品在 12 級模擬風速下持續 6 小時,涂層表面僅出現輕微劃痕,而傳統涂料樣板已出現大面積剝落。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獨特的 "呼吸孔" 設計能讓水汽自由滲透,避免了當地晝夜溫差大導致的涂層鼓泡問題。
為還原傣族建筑的傳統色彩,水包砂定制化調色服務提供了精準解決方案。藍翠鳥技術團隊深入威遠鎮的傣族古村落,用光譜儀采集了百年老宅留存的孔雀藍、藤黃、赭石等傳統色樣,建立專屬色彩數據庫。
針對項目中 "曼掌客棧" 的特殊要求,他們將天然靛藍植物提取物與無機顏料復配,調制出能隨光線角度呈現微妙變化的 "傣家藍"。這種定制色漿與基料的混合比例經過 27 次調試,終實現了與清代傣族土司府墻面顏色 98% 的相似度。項目設計師張梅評價:"既能保留傳統風貌,又解決了褪色問題,這種定制化服務讓文化傳承有了技術支撐。"
目前,威遠鎮旅游小鎮一期工程已完成 80% 的外墻施工,藍翠鳥水包砂在經歷今年雨季和干熱季風的雙重考驗后,墻面依然保持著飽滿的色彩和完整的涂層。
此次合作彰顯了藍翠鳥對特殊氣候區建筑需求的深刻理解。通過將高原環境適應性技術融入產品研發,結合民族文化元素的定制化服務,企業不僅解決了威遠鎮的施工難題,更構建了 "技術適配 + 文化融合" 的差異化競爭力。隨著項目的推進,這種兼具功能性與文化性的涂料解決方案,正為云南乃至西南地區的文旅建筑市場提供新的參考范式,藍翠鳥也借此進一步鞏固了在高原建筑涂料領域的領先地位。
藍翠鳥水包砂煥新威遠鎮古建,高原特供技術守護傣鄉風情